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0] 创办于1897年,是南昌市第一家西医医院。已发展成为省卫健委直属,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预防和紧急医学救援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省最大的干部保健基地 [1] 。内设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7] 、江西省老年医院、南昌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全面托管进贤县人民医院 [23] 。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正在加紧建设中。经过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积淀,现有爱国路院区和红谷滩院区2个院区,其中,爱国路院区占地约47亩,医疗用房建筑面积12.02万㎡,开放床位1500张;红谷滩院区占地约126亩,一期工程建筑总面积约17.26万㎡,开放床位1500张。两院区隔江相望,有转运车免费接送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于1951年,前身为贵州省商业厅职工医院。医院秉持“传承融汇,厚德济民”的院训及“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为管理理念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突出、人才结构合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养生、保健、养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中医院,并建有分院(红岩医院)1个及包括45家成员单位的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联体。 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现有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13个,编制床位1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400张)。高级职称227人,硕士301人,博士59人。拥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管专家4人,省级名中医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3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贵州省名中医及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1人,“千”层次人才16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优秀青年”1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2人,“全国最美中医”1人,“黔医人才”11人,贵州省百优医生5人、百优护士6人。 医院高度重视学科内涵建设,积极搭建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团队、致力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并运用于临床。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7个;国家胸痛中心1个,类风湿中心1个,痛风中心1个,贵州省中医相关专业医疗质控中心9个。 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基地2个。同时,还获得贵州省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贵州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工作站1个、国医大师张学文工作站1个、省临床研究中心1项、省科技厅研究平台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个及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是贵州省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基地。 作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直管附属医院,每年承担13000余学时本专科、研究生理论教学,还承担本专科医护实习生、研究生及规培生等近千人临床实践带教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医院获各类科研项目3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国家级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专利授权14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3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编写专著93部,其中主编19部,其他主编及副主编56部,编委18部;发表论文1502篇,其中SCI、EI26篇,核心论文146篇,普通论文1330篇。 目前,医院按照“双核心 多特色”的发展战略,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为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煤炭总医院始建于199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北理工大学教学医院。今年5月,经北京市医保局批准为A类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全国“5G 医疗”试点医院。2018年12月,经中编办批复,煤炭总医院更名为应急总医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事业单位。2021年10月,经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卫健委批准,依托应急总医院组建了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建立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援、转化于一体的应急医学学科体系,承担应急医学救援、应急医疗资源储备、国际医疗救援、应急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职责。 医院现有两个院区。本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东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100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 医院编制床位515张,因装修改造,目前开放床位460张,年均门急诊总量60多万人次。设有43个医疗、医技科室,呼吸重症、血液透析、尘肺病等专业具有较强优势,气管镜介入治疗走在国内专科医疗技术的前沿,气管镜手术年均3800例。烧伤整形、创伤外科、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等一批应急特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医疗设备先进,拥有核磁共振仪2台、CT机3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台、高清荧光腹腔镜和3D腹腔镜4台套,以及移动CT、方舱CT、智能化移动救援设备等高端医疗设备。 医院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积极投身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8年抗震救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责任与担当。在危急关头体现责任与担当。新冠疫情以来,累计抽调6000余人次,支持北京市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防控工作,为群众核酸采样近300万人次。近年来,圆满完成了建国70周年、建党百年庆典和北京冬奥运会、冬残奥运会等系列重大活动的医疗服务保障任务。 医院先后13次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4次被应急管理部荣记三等功,9次被评为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单位、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2002年底,中编办批准在煤炭总医院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设立了42个省级矿山医疗救护分中心,成立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专家组,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在全国各类重特大矿山事故抢险救援中救治伤员共计2万余人次,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2018年9月,按照应急管理部的工作部署,应急总医院与北京消防总队、中国地震搜救中心组建了中国救援队,代表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实行平战结合,开展经常性演练与救援工作,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救援和重大演习任务。 2018年9月,高效完成了“9.28印尼地震海啸救援”备勤任务。2019年3月,赴非洲莫桑比克参加国际救援行动,赢得了莫桑比克政府和人民高度称赞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中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2021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任务,荣立应急管理部集体三等功。2021年7月赴河南参加抗洪救灾抢险救援,赢得广大救援队伍和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2021年11月,参加INSARAG亚太地震应急演练,派出两组人员全程参加USAR和EMT医疗救援演练,是国内医疗机构中唯一承担两类医疗队参演身份的单位。2022年5月,参加“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创新性地应用5G信息传输技术实时进行医疗救援现场与后方医疗专家团队信息交流,确保了现场医疗救援的及时准确。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搭建科研平台,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共建应急医学与救援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获科技部重点专项《极端自然灾害现场危重伤员智能生命救治后送舱成套装备研究》,为子课题《后送舱系统性能验证及综合示范应用》参研单位;2021年获批科技部重点专项《灾害事故现场危重症伤员伤情评估与快速诊治关键技术装备》,为子课题《灾害事故现场的远程救治及资源智能调度云平台》牵头单位。 应急总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党委关于“建设应急特色现代化医院、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医院、全国应急医学研究的牵头医院”的部署要求,以《应急总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指导,以组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为契机,主动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大局大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力度,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加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目前,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等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
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临床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深大总医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兴建,定位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是深圳大学第一所直属附属医院。深大总医院坐落于南山西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竣工于2017年9月,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床位数800张,二期建设完成后,总床位数达1400张,总建筑面积将达约26.5万平方米。深大总医院面向海内外延揽人才,吸引并整合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形成了由顶尖医学学科带头人领衔、中层骨干力量与优秀青年医生组合而成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医疗专业人才梯队。截至2023年3月31日,员工1458人,临床人员1208人,医生468人,其中博士占比27.8%,副高以上专业人员占比34.2%。全院共引进42名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家级 (全军)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副主任7人,省级重点学科主任/副主任8人,全国专科排名前 的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副主任5人。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是关爱生命的事业,建成一所富有人文关怀、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医院,是深大总院人的追求。深大总医院将秉承深圳开放包容、改革创新以及深圳大学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二十大精神鼓舞下,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风尚,凝聚建设健康中国的磅礴力量,努力建设深圳医疗高地,谱写深圳医疗卫生事业新篇章。
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是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省级儿童专科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部平行二级学科单位,是一所专业特色突出,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全面发展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全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协同单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党建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委单位,获批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2023年公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五年总科技量值中,心血管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进入全国前50;其中,心血管外科学位列五年总科技量值全国第16位,全省第1。在2023年公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妇产、儿童医院”中位列全国第17位,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综合榜单位列全国第48位。
https://www.weihaihospital.com/intro/2.html
威海卫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骨科医疗为重点,以肛肠专业为特色,集医疗、科研、急救、康复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9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30余人,中级职称330余人。 医院开放病床972张,设立40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开设病区25个。全年门、急诊量36万人次,住院病人3万人次,手术2.5万例。骨创外科、关节外科、手足外科、关节骨病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肛肠外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肾内分泌科、妇产科等特色专科开展的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医院的先进水平,大骨科先后被威海市卫健委、山东省卫健委评为“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被评为“威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拥有胸痛中心、省级卒中防治中心,是静脉曲张治疗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椎间孔镜BEIS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威海技术协作中心、北京积水潭骨科研究联盟医院、全国膝关节不均匀沉降联盟医院、中华足踝医学教育学院专家工作站、上海交大仁济医院妇瘤科刘开江教授名医工作室。 医院拥有美国GE高端宝石能谱CT,美国GE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16排CT、美国柯达DR7500数字X光机、美国GE心脏彩超、荷兰飞利浦彩超、西门子彩超、日立彩超,荷兰飞利浦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美国太空多功能心脏监护仪、泰科呼吸机,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和十二指肠镜,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关节镜等高端医学诊疗设备。 医院被山东省卫健委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先后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卫生工作红旗单位”、“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建设示范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威海市价格诚信优秀单位”、“威海市消费者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
昌乐县恒安街323号
昌乐中医院自1985年10月建院以来,坚持中医创名牌,西医争一流,中西医结合全力打造一流名院的发展目标,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诊急救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是昌乐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职工工伤定点医院、潍坊市120联动医院、交通事故救治定点医院、各类保险定点医院。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示范中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全国最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潍坊市文明单位、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
我们是北京裕和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15号,占地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50张。2017年12月,医院正式接诊医保患者,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自成立之初,裕和医院便深知,民营医疗的建设,是一场吸引医疗人才和建设重点专科的系统性工程。得益于开放的求贤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医院汇聚了数十位来自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在职医生队伍中,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级专家超过半数。 一手抓人才建设,一手抓对外合作。裕和医院目前已经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中医药学会等业内翘楚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医院的肿瘤学科和中医大门诊,为医院的重点学科打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裕和医院共开设肿瘤、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泌尿外科(24小时接诊)、康复、疼痛、口腔、血管神经外科(24小时接诊)、体检中心、胃肠镜中心、药剂、检验、影像等数十个专业学科,并围绕肿瘤治疗、中医诊疗、疾病康复、女性健康及不孕不育等打造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裕和医院还配置飞利浦 1.5T超导磁共振、飞利浦64排128层纳米螺旋CT等先进设备,百级手术间1个,万级手术间2个,正负压切换特殊感染手术间1个,并配备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等现代化设备。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癌症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成员单位,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委市共建单位,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是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肿瘤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单位、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重庆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肿瘤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肿瘤防治办公室。
医院始建于1980年,是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医疗卫生单位,深圳市唯一一家集预防、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07年医院加挂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时承担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技术指导、流浪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和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等社会综合治理任务。 医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深圳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安心行动”等重大项目技术指导单位。医院2017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在各类顾客体验度和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自2018年以来连续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评精神科最高等级A级。2020年度医院精神病学科技量值(STEM)全国前20名。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前身为海洋石油总医院,地处美丽的天津市滨海新区蓝鲸岛,始建于1965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通过英国劳氏公司ISO9001体系认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海上急救及潜水医疗保障服务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为国家级脑卒中治疗中心、天津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天津市脏器康复和指导培训基地、滨海新区工伤康复中心、国内较大的海上医疗急救和潜水医疗保障中心,同时也是天津天狮学院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医院现有员工90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18人,副主任医师52人,硕士以上学位60余人。内分泌肾科、康复医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其中微创外科技术、腔内碎石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内镜诊疗技术、创面修复技术、睡眠诊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等为我院特色医疗技术。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85年,是由深圳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强专科,大综合”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研究型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9.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416张(含应急院区负压病床1008张)。现有员工2121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331人,博士(后)166人,硕士515人,研究生导师90人,先后自主培养了两位深圳市卫生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学者和一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学者。目前已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大、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要承担深圳和周边地区传染病与重大疫情的防控任务并开展综合医疗服务。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急救、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大医学部附属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拥有建华院区、方北院区、范西路院区三个院区,编制床位3400张。配备PET-CT、3.0T核磁共振、256排CT、海扶刀、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和准分子激光系统、杂交手术室、省会首台20人位主副两舱高压氧舱、KINEVO900机器人智能手术显微镜、血管造影x射线机、直线加速器、方舱CT等各类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全院在岗职工3976人,高级职称820名,博士52名,硕士959名。卫技人员3421人,占全院职工的86%。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06名;教授51名、副教授2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三三三人才”9名、省管优秀专家1名、市级“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2名、市拔尖人才3名、“十百千工程”人才20余名。医院设有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眼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儿科等42个专业的91个临床科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药学部、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超声科、功能科、核医学科、输血科、营养科、高压氧科、内镜室、导管室、阴道镜、海扶中心、特检科(眼科)等24个医技科室。
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院占地50亩,业务用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编制床位399张,实际开放床位530张。医院现有职工712人,在编201人,120编2人,聘用50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4人,(医生159人,护士318人)。职称结构: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366人。学历结构:研究生1人,本科163人,大专434人,中专及以下114人;设1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117名党员。医院内设19个行政职能科室、23个临床、医技科室。担负着全县各族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及急救等工作任务。现拥有300平方米的重症监护室,设8张重症监护病床,配有核磁共振成像、64排螺旋CT机、DR机、C型臂X光机以及全自动分析仪等数百件大中型设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以下简称"所院")创建于1957年,创办人为著名血液学家、教育家邓家栋教授,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医学校(后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59医院),1958年划归卫生部管理,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设附属医院,1970年迁往四川简阳县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分院,1979年回迁天津,1987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