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三)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三)

2022-01-12 阅读量:33440

编者按: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是痛经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但其诊断标准及流程迄今尚未规范。今天我们分享一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文章,来看看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本文从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入手,来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点击系列文章列表观看全部文章。

系列文章列表: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一)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二)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四)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五)

2.超声检查

(1)二维超声:在超声图像上,结合带区表现为内膜下低回声环状结构。2015年,国际子宫形态学超声评估(Morphological Uterus Sonographic Assessment,MUSA)小组发表了超声下子宫肌层病变描述术语共识[10],其中ADM相关的超声学特征包括:增大的球形子宫、不对称的肌层增厚、子宫肌囊肿、高回声岛、扇形阴影、回声性子宫内膜下线状结构和芽状结构、不规则的结合带、间断的结合带、跨病灶血管(血管穿过病灶且垂直于内膜线)。该共识得到了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的认可,并在2018年修订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分类的PALM-COEIN系统时被采用[11]。在该共识基础上,MUSA小组进一步提出了ADM超声统一分类和标准化报告系统[12]。

该系统建议规范的ADM超声报告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内容:

①根据MUSA小组发布的共识判断有无ADM。

②病灶的位置:包括子宫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及子宫底部。

③病灶的分类:包括弥漫型病变指病变弥散性分布在子宫肌层中;局灶型病变指在子宫矢状面上,病变周长的25%以上被正常肌层包围,且受累的肌组织少于25%。若较难区分局灶型病变和弥漫型病变,则应报告为弥漫型ADM。如果子宫内不同部位同时存在弥漫型和局限型病灶,则称为“混合型ADM”。当局灶型ADM被肥厚的子宫肌层包裹且界限相对较清楚时,称为子宫腺肌瘤。

④是否存在病灶内囊肿:所有类型ADM均应描述是否存在囊肿。存在囊肿的定义是存在可测量的即直径大于2mm的囊肿。

⑤子宫各肌层受累情况:包括结合带区、中肌层(子宫动脉弓和结合带之间的肌层)、外肌层(浆膜和子宫动脉弓之间的肌层)是否受累。同时应描述肠道相对于子宫浆膜层的活动度。

⑥病变的程度:病灶影响子宫体积小于25%称为轻度,25%~50%称为中度,大于50%称为重度。

⑦病灶的大小:弥漫型病灶需要测量子宫肌壁的厚度,局限型病灶应描述子宫矢状面上病灶的最大径线。

TVS是最常用的超声检查手段。TVS诊断ADM敏感度为65%~81%,特异度为65%~100%[13]。经腹超声检查(transabdominalultrasound,TAS)在诊断ADM时的价值有限,仅在不能经阴道途径或子宫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帮助[14]。TAS诊断ADM的特异度为95%,但敏感度仅为30%[14]。

(2)三维超声:三维超声可以动态观察结合带的厚度、形态及连续性,但其诊断的准确性受技术人员经验及设备的限制[15]。meta分析表明对于诊断ADM,三维超声的准确度较二维超声没有明显提高[16],且三维超声的诊断标准在不同操作者之间较难统一[15]。

(3)弹性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探头对组织进行纵向压迫,组织内的应变及弹性系数会随其内部结构硬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提供组织硬度的图像[17]。因组织硬度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故弹性超声可间接提供病变组织病理特征的信息。该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于乳腺、甲状腺及肝脏等器官的疾病诊断,从2015年开始逐步应用于ADM的诊断[17]。虽然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测量硬度或弹性可以区分ADM病灶与正常肌组织,但是否能鉴别ADM和子宫肌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17-18]。

作者:车嘉慧陆鹏荣赵婷

本文刊登于《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41(11):1041-1044.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