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二)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二)

2022-01-12 阅读量:38720

编者按:子宫腺肌病是一种良性子宫疾病,是痛经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但其诊断标准及流程迄今尚未规范。今天我们分享一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文章,来看看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本文从影像学诊断、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入手,来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本文分为多个部分,点击系列文章列表观看全部文章。

系列文章列表: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一)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三)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四)
子宫腺肌病的无创及微创诊断方法(五)

一.影像学诊断

超声和核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既往评估ADM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是MRI。然而近年来研究显示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ultrasound,TVS)与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当[2],且TVS具有经济、便捷及设备要求较低等优点,因此目前TVS已成为初诊患者评估病情的一线检查方法。MRI是评估ADM的二线检查方法,对于超声下较难诊断的患者推荐使用MRI[3]。

1.MRI:1986年,Hricak等[4]在MRI的T2加权像上发现在子宫内膜和肌层交界存在一个低信号强度区域,即结合带。正常妇女的结合带宽度小于等于5mm。目前普遍将结合带最厚处宽度(maximaljunctionalzonethickness,JZmax)大于等于12mm作为ADM的诊断标准,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70%和88%~96%[2]。JZ宽度小于8mm时存在ADM的概率较小,对JZ宽度在8~12mm之间的,诊断ADM需要附加以下标准:JZ局部增厚、边界不清或高信号灶等[5]。也有研究认为,应将JZ最厚处占全肌层的比例(maximaljunctionalzonethicknesstomyometrialthicknessratio,rationmax)及JZmax与最薄处的差值(differenceofjunctionalzone,JZdiff)作为诊断标准。当rationmaxda大于40%时,诊断AD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和93%[6];当JZdiff大于5mm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和85%[7]。

上述标准均基于结合带的厚度或形态,是ADM的间接征象。但结合带厚度在月经周期中呈动态变化,并与年龄和生育史有关,且结合带的测量有一定的主观性。偶发性子宫收缩、月经期子宫或平滑肌瘤亦可出现结合带局部增厚,与ADM难以鉴别[8]。因此有学者建议采取ADM的直接征象作为诊断标准:肌层中存在异位子宫内膜相关的微小囊肿,T2加权呈高信号而T1加权呈低信号[2]。然而仅50%左右的ADM患者在MRI图像中出现上述征象[2]。

2012年Kishi等[9]根据MRI图像中病灶与子宫内膜、结合带及浆膜的关系将ADM分为四型:内在型、外在型、肌壁型和混合型。内在型病灶与结合带相延续,可能来源于子宫内膜的直接侵袭。外在型与结合带无关而与浆膜层有关,可能来源于外部异位灶的侵袭。肌壁型与结合带及浆膜层均无明显关系。2017年,Bazot等[2]根据MRI特征将ADM分为三类:内部型、外部型和子宫腺肌瘤。内部型ADM可细分为局灶型、浅表型和弥漫型;外部型可来自子宫前壁或后壁;子宫腺肌瘤可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内容进一步细分为黏膜下、浆膜下、肌壁间实性、肌壁间囊性。

作者:车嘉慧陆鹏荣赵婷

本文刊登于《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41(11):1041-1044.

系列文章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