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治疗主要以控制原发病为本,纠正贫血为标,不能仅着眼于贫血。
一.对症治疗
-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
-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 对于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者,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多次输血并发血色病者应予去铁治疗。
二.对因治疗
- 即针对贫血发病机制的治疗,是调控贫血的关键环节,选择止血、补充造血因子、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 如果是缺铁性贫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纠正偏食、胃肠道疾病等,补充铁剂,首选口服铁剂,对于口服铁剂不耐受的患者来说,也可以进行肌肉注射。
- 如果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那么需要补充叶酸以及维生素B12。
- 如果是因为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需要进行化疗或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 如果是外伤导致的失血性贫血,需要积极补充血容量,采用凝血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止血等。
- 如果是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术;
- 如果是范可尼贫血,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 如果为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引起的贫血,需化疗,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