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CACA指南,我知你知 张师前教授:中西整合,融会贯通,开启卵巢癌全程管理新征程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CACA指南,我知你知

4月15日-21日是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此次宣传周的主题是“CACA指南,我知你知”。为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推动“防-筛-诊-治-康”肿瘤全程管理体系建设,让肿瘤治疗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妇产医典联合中国抗癌协会(CACA)共同推出“狙击妇瘤,大咖同行”主题访谈活动,本期邀请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卵巢癌副主编、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卵巢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师前教授对卵巢癌“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策略进行权威解读。

妇产医典:对于卵巢癌的“防”与“筛”,目前主张什么理念?

张师前教授:关于卵巢癌的预防,鉴于其病因尚未清晰,在预防和筛查的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瓶颈,尽管如此,经过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也发现了一些预防的方法。

首先对于有家族性遗传倾向的个体,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并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预判卵巢癌发病风险;其次,对于基因检测显示存在卵巢癌风险,或疑似致病基因突变的女性,建议完成生育后在适当的年龄段进行预防性的输卵管和卵巢切除手术;第三从理论上来讲持续排卵学说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为此任何医疗手段来减少和抑制排卵的措施都可以降低卵巢癌的风险,例如应用口服避孕药,妊娠、哺乳等,因此建议女性适时生育;最后,良好的生活的习惯,例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对卵巢癌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在筛查方面,目前仅推荐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不建议对没有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卵巢癌筛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危人群筛查的益处仍存有争议。

总体来说,卵巢癌的“防”与“筛”需要根据我们临床医生的判断来进行。对于高风险女性,建议在30岁~35岁之间开始接受定期卵巢癌筛查,筛查的项目包括CA125检测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筛查间隔为三个月一次动态筛查。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症状,例如腹胀、腹痛,或者是伴有其他的压迫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卵巢癌并进行诊断。

妇产医典:目前对卵巢癌采取什么诊断策略?诊断有哪些核心要点?

张师前教授:疾病的诊断有三个关键点: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这里也特别强调,随着数字诊断技术的进步,部分医生可能会忽视症状询问和体格检查,而直接进行影像学或肿瘤标志物检查,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因为正确的诊断必须建立在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都完善和具备的基础上。

在卵巢癌的诊断中,需要重视临床表现,因为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包括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性肿瘤等,其中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

对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医生常提到3个70%:70%的患者在出现症状的时候都是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超过70%;70%的患者治疗后会复发。因为卵巢癌一旦出现症状大多都是晚期,因此,应重点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肠梗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部包块巨大,伴有大量腹水。

此外,体格检查在卵巢癌的诊断中至关重要。检查时需注意所触及的包块的大小、囊实性、活动度,是否存在压痛以及和周围的组织的关系等。全身检查时应注意锁骨上淋巴结和腹部沟淋巴结的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远处淋巴结转移。对于伴有大量腹水的患者,需要描述腹水量。

第三个关键点是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糖类抗原125(CA125)对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人附睾蛋白4(HE4)、β-HCG、甲胎蛋白(AFP)、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和CA199,其中CEA和CA199除了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辅助诊断,还可以用于生殖细胞肿瘤或转移的胃肠道肿瘤的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的手段。超声作为卵巢癌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肿瘤性质。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需要准确地描述包块的特征,如大小,囊实性,分隔,血流情况以及腹水情况,腹水深度在10cm以上是大量,3-10cm的是中量,3cm以下是少量。超声诊断不仅仅是检查子宫和卵巢,还应兼顾周围的其他脏器,如腹膜、大网膜、肝脏、肾脏、胰腺等,以帮助我们进行综合的评价和诊断。

胸腹部和盆腔的CT也是卵巢癌诊断常用的办法,其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完成对于腹部和盆腔的全面扫描,如果患者没有经济方面的问题,推荐进行增强CT。如果高度怀疑患者为卵巢癌需要结合Suidan评分进行分流,预判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是否需要进行先期化疗。

核磁共振在卵巢癌的诊断中具有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动态扫描的优势,能够通过血流的情况来判定组织之间的关系。

PET-CT不是卵巢癌的常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早期卵巢癌PET-CT可以发现一些隐匿性病变,以指导手术能够规范、完全的进行肿瘤的切除。

在卵巢癌诊断过程中,发现患者不适合直接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通过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者腹腔包块穿刺,获取细胞学、组织学依据,并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免疫组化来协助诊断。

对于晚期但并未完全确诊的患者,还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来排除是否是胃肠道转移到卵巢的肿瘤。

腹腔镜在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均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撰写了卵巢癌腹腔镜技术诊治指南(2023年版),指南中提到腹腔镜探查术既是一种诊断技术,也是一种评分方法,经过腹腔镜探查当PIV<8分时,可行PDS;当PIV≥8分时,取组织病理学,了解初始治疗前肿瘤的部位,以指导肿瘤定位后行NACT+IDS。在早期卵巢癌的治疗中腹腔镜是一个重要的手术路径,但应慎重应用,并遵循无瘤原则。

总体来说,在卵巢癌的诊断中,临床症状询问、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规范化的分层管理,均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点。

妇产医典:临床医生应如何规范、合理地应用PARP抑制剂、ADC等新型药物?

张师前教授:规范化的手术和化疗是维持治疗的基础。目前我国卵巢癌的规范化治疗基本与国际接轨,在规范化的手术和化疗之后进入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药物主要有PARP抑制剂和贝伐珠单抗,这两种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对此,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卵巢癌中均有明确推荐。

对于这些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应用,大家需要掌握六字原则:有效、安全、经济。因为维持治疗的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让患者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因此,有效是第一位;其次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因为PARP抑制剂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应用时需要注意毒副反应的管理;另外,经济是提升药物可及性的关键,尽管目前一些药物已经纳入医保,但医保并不是100%报销,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家庭经济承担的能力。

由于不同的PARP抑制剂之间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服用的其他药物是否与PARP抑制剂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疗效,也有可能会增加毒副作用。

ADC类药物又被称为生物炸弹,目前以叶酸受体α(FRα,一种在卵巢癌中高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靶点抑制剂为代表,主要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初步临床试验证实,ADC类药物对于复发性卵巢癌,尤其是铂耐药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对于卵巢癌包括其他肿瘤的认识仍有待深入,因为很多肿瘤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找到一个靶点,仅仅是拿到了研究肿瘤的一把钥匙,抑制了这个靶点,其他的靶点可能会继续发挥作用。未来肿瘤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将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方向。

妇产医典:卵巢癌的治疗和治疗后随访过程中,可采取的康复手段有哪些?

张师前教授:谈到康复的问题,中国抗癌协会以及樊代明院士提出的防-筛-诊-治-康的肿瘤防控理念深入人心。从大的康复理念上来讲,我们需要具有整体康复的意识,例如卵巢癌围手术期的康复,医生需要重视患者手术后的胃肠道功能、营养状态、运动功能,并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这些功能。推荐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艾灸结合营养治疗、音乐疗法和运动疗法来进行康复治疗。

化疗的康复需要重视化疗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包括骨髓抑制、肝肾毒性以及外周神经病变等问题。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于卵巢癌患者首选肠内营养补充,对于肠内营养不能满足营养需求者,鼓励口服营养补充剂。

运动疗法在卵巢癌患者的康复中也非常重要,在化疗的过程中推荐给予患者运动处方,建议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至少75分钟的有氧运动来强化肌肉的训练。开具运动处方时要分门别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法。

音乐疗法是用以缓解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和担忧。卵巢癌患者开始居家维持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给予营养、运动、音乐等居家康复指导。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重视卵巢癌患者治疗后的康复问题,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中医中药在卵巢癌的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价值,CACA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中医适宜技术是卵巢癌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近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实际上中医治疗可贯穿于卵巢癌各个治疗阶段,有助于加快术后机体恢复,增强化疗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樊代明院士一直倡导中西整合理念,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卵巢癌专委会成立后,作为主任委员我也与专委会的专家们一直在推进卵巢癌的中西整合治疗,同时也正在制定中西整合卵巢癌诊治指南,以期让卵巢癌患者能够从中西整合治疗方案中获益,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张师前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山东省人民政府妇女儿童智库专家暨妇幼健康专家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卵巢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六届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妇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分会妇科肿瘤专业学组副组长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